籌款活動及傳媒資訊

「國際自殺者親友關懷日」記者會 生命熱線「釋心同行──自殺者親友支援計劃」

世界首創服務模式
年輕自殺者家庭支援服務不容忽視
簡單擁抱 勝千言萬語
籲珍惜生命、及早求助

 

自殺對離世者來說,可能象徵著一個終結。但對逝者身邊的親友而言,遺留下來的悲痛才是惡夢的開始。近年香港年輕自殺者俱增,作為自殺者的親友,他們面對巨大的壓力和情緒轉變,實在需要得到社會關注和專業的支援,透過協助自殺者親友渡過喪親之痛,往往對預防自殺個案的發生起直接作用,預防下一宗悲劇發生。

 

今年國際自殺者親友關懷日(International Survivors of Suicide Loss Day)訂於11月19日舉行。為響應國際自殺者親友關懷日,以及回應香港社會對年輕人士自殺率上升的關注,「生命熱線」今日於上環Boom舉行記者會,並邀得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副教授周燕雯博士、「生命熱線」執行總監吳志崑先生和「釋心同行──自殺者親友支援計劃」的服務使用者親身到場分享,希望喚起社會大眾對自殺者親友之關懷。

 

記者會上首先由「生命熱線」執行總監吳志崑先生介紹由「社聯伙伴基金」(Community Partner Foundation) 支持的「釋心同行──自殺者親友支援計劃」。自2008年開始,「生命熱線」開展全港首個以華語推行的自殺者親友支援計劃,至今已為超過1,000名家屬包括成人和孩子提供專業的哀傷輔導,家屬透過個人輔導及同路人互助小組活動,讓他們理解當前的情緒反應,並從同路人的分享獲得安慰與共鳴,他們可跟隨個人的步伐過渡哀傷。吳先生指出:「香港平均每年約有1,000人自殺身亡,而根據研究指出,每名自殺離世者會令六至十名親友情緒受困,而他們的自殺風險較一般人高四點五倍,受影響人數眾多且具自殺風險。」吳先生呼籲大眾關注自殺者親友的情緒狀況,陪伴他們尋求適切及專業的支援。

 

此服務的一大特色在於以家庭為本的服務,透過建立轉介系統,機構可尋求及早接觸家屬的途徑。於2014年開始,「生命熱線」與衛生署轄下三間公眾殮房共同推行先導計劃,經公眾殮房提供個案轉介,希望為自殺者家屬提供更適切及更早期的服務。

 

活動隨後播放以「與自殺者親友同行系列」為主題之三個短片片段,此製作由「生命熱線」在2015年得到「社聯伙伴基金」的贊助,以及著名主持人黎芷珊小姐的支持下,記錄了多個自殺離世者親友的訪談故事,藉著過來人的親身分享,呼籲社會暸解及關懷自殺者親友的處境和需要。三個短片包括: (一) 不一樣的哀痛 、(二)說得出的秘密 、(三) 我不是殺人兇手,內容分別關於自殺者親友的哀傷反應及哀傷歷程、年幼自殺者親友的哀傷反應、支援年幼自殺者親友過渡哀傷、自殺者親友的自殺風險、及支援自殺者親友過渡哀傷。「社聯伙伴基金」一直對「生命熱線」大力支持,除資助拍攝「與自殺者親友同行系列」三段短片外,亦出版為自殺者親友而設的實務手冊《釋懷.從心──給自殺者親友的關懷手冊》,內容包括過渡哀傷的小貼士、同路人心聲分享、實務資訊等,親友及公眾人士可於網上瀏覽或索取。

 

「生命熱線」執行委員會委員暨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副教授周燕雯博士分析家屬在親人離世後不同階段面對的困擾及所需的支援,如初期經歷的麻木、創傷,直至後期因哀傷、親友詢問及歧視引致情緒混亂。她說:「在複雜的情緒下,自殺者家屬往往難以開口將心中的感受表達,而中國人喪親首100日(約3個月)內有著傳統的禁忌,例如不宜到別人的家、不宜辦喜事等,這更令自殺者家屬欠缺情緒支援,難以過渡哀傷。」


她更引述瑞典及加拿大的研究指出,年輕子女自殺離世後,對父母及兄弟姐妹的身心健康都帶來深遠的影響,其中情緒問題以抑鬱症為主,其次是焦慮症。

 

此研究結果正正反映在現場個案分享者阿Ling身上。阿Ling的兒子約在七年前自殺離世,她坦言:「事發初期忙於處理葬禮及通知親友,身心處於麻木狀態,面對家人亦只能強顏歡笑。但當一個人靜下來獨處時,便會產生自責和內疚的情緒。」她的小兒子得知哥哥的死訊後,情緒和行為更開始出現異常,令阿Ling的壓力與日俱增。約一年後,阿Ling確診患有抑鬱症,更曾一度產生與小兒子一躍而下的念頭。現在回想起,她承認小兒子的情緒問題,實源於母親造成的負擔和壓力。「不要以為可以自己解決,當察覺情況有問題時,就應該找人幫助,尋求專業支援。」阿Ling最終跨出一步,接受「生命熱線」的「釋心同行──自殺者親友支援計劃」,她指出社工在接觸兒子的過程中,亦同時了解她的需要和感受,真正為她的家庭提供全面支援,是她能夠最終走出陰霾的關鍵因素。

 

周博士指出,「生命熱線」的「釋心同行──自殺者親友支援計劃」是世界首創的服務模式,與別不同之處在於服務不只處理初期創傷徵狀、情緒疏導及家庭溝通,而且更提供長期實務支援,社工亦會按與逝者的關係將個案分組,透過情緒處理輔導及同路人互助支援,讓自殺者親友重新適應生活。周博士強調,事發初期自殺者親友往往最需要的是實務支援,當自殺者離世後,一個家庭的日常起居飲食都可能陷入混亂,此時身邊的親友其實可以從多方面支援。她指出:「從很多個案發現,逝者親友到殮房認屍是最難以面對的,但其實根據殮房指引,認屍不一定是由家屬進行,只要是死者最近一年見過的親人,都可以幫忙處理這個程序。」

 

此服務確切配合社會需要,在香港社會服務聯會主辦的2015 年度「卓越實踐在社福」獎勵計劃比賽中,榮獲社區觸覺獎。獎項肯定了「生命熱線」的服務對社區需要作出的敏銳回應,也肯定機構與跨專業界別的合作,對香港社會服務發展所作出的貢獻。此服務支援計劃是世界首創的服務模式,周博士提及會於下年3月將此服務計劃帶到澳洲的研討會上分享,讓世界各地更多人認識香港的自殺者親友支援計劃。

 

阿Ling現在已渡過傷痛,並收拾心情,重新出發,她更願以自己的經歷,勉勵同路人不要過於自責和內疚,要學懂如何重新振作,繼續尋找生命的意義。當身邊遇到自殺者親友需要支援時,她建議我們應該提供實務支援,如協助處理葬禮,通知親友等等。她說:「自殺者離去的事實是永遠不會磨滅,但透過身邊人的聆聽、支持和陪伴,甚至簡單的一個擁抱,我們可以暫時將哀傷擱置心底,重拾生活的動力。」阿Ling續鼓勵年青人,在選擇放棄前必須停一停,想一想身邊關心自己的人,將輕生的意念化為尋求支援的動力。

 

活動上播放了2015年由「社聯伙伴基金」贊助拍攝的三段教育宣傳影片 -「與自殺者親友同行系列」,由著名主持人黎芷珊小姐主持,記錄了多個自殺離世者親友的訪談故事。

 

三個短片包括: (一) 不一樣的哀痛 、(二)說得出的秘密 、(三) 我不是殺人兇手,內容分別關於自殺者親友的哀傷反應及哀傷歷程、年幼自殺者親友的哀傷反應、支援年幼自殺者親友過渡哀傷、自殺者親友的自殺風險、及支援自殺者親友過渡哀傷。

 

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副教授周燕雯博士,分析家屬在親人離世初期面對的困擾及所需的支援。服務使用者阿Ling親身分享,講述面對兒子自殺離世的心路歷程,坦言當時無法承受失去兒子的事實,身心壓力造成的情緒問題。
(左起)「生命熱線」籌募及傳訊總監陳慧明小姐、「生命熱線」執行總監吳志崑先生、「社聯伙伴基金」代表(右二及三) 與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副教授周燕雯博士合照。在香港社會服務聯會主辦的2015 年度「卓越實踐在社福」獎勵計劃比賽中,「釋心同行──自殺者親友支援計劃」榮獲社區觸覺獎,服務備受肯定。

 

 

有關生命熱線

「生命熱線」於1995年成立,是一間非政府資助的註冊慈善機構,致力向有自殺傾向、感到絕望及有情緒困擾的人士提供益友及其他預防自殺服務,使他們情緒得以紓緩,從而積極面對人生,至今協助逾52萬人走出情緒低谷。「生命熱線」的服務包括:24小時預防自殺熱線服務、預防長者自殺服務、自殺者親友支援計劃、青少年生命教育項目,以及社區教育等。

 

有關傳媒查詢,請聯絡:

「生命熱線」籌募及傳訊主任 黃詩穎小姐 2382 2203 / 6021 0052 zoe@sps.org.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