籌款活動及傳媒資訊

「生命熱線」及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 新聞發佈會 越問越傷心 同行最窩心: 十大自殺者親友最想聽和最想不聽的說話

2019年1月17日

 

「生命熱線」及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 新聞發佈會

越問越傷心  同行最窩心:

十大自殺者親友最想聽和最想不聽的說話

新聞稿

 

【即時發佈】「生命熱線」和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今天合作舉辦新聞發佈會,發表一項有關自殺喪親者之研究(親友回應說話研究)結果,整理出「十大自殺者親友最想聽和最不想聽的說話」,並公佈詳細分析及數據,藉此鼓勵大眾支援自殺者親友時,應給予空間,避免批判,多以陪伴和聆聽與逝者家屬同行。

 

發佈會首先由「生命熱線」執行總監吳志崑先生講述本港自殺概況及最新趨勢,吳先生表示:「根據研究顯示,每宗自殺個案會影響身邊至少 6至10位親友,而自殺者親友的輕生機會,亦較一般人高出 3 倍。」本港每年平均約有1,000宗的自殺個案,換言之每年有近6,000至10,000位自殺者親友受不同程度的影響並存在自殺危機,吳先生呼籲大眾關注自殺者親友的情緒狀況,陪伴他們尋求適切及專業的支援。

 

接著由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副教授暨生命熱線執行委員會委員周燕雯博士,及香港大學社會工作碩士生黃嘉朗先生分享是次研究背景及成果。「生命熱線」和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於2018年7月至12月向超過100名生命熱線「釋心同行──自殺者親友支援計劃」的服務使用者進行問卷調查,就當事人的年齡、性別、喪親經歷、相關社交支援,以及於過去半年「最想聽和最不想聽的說話」等題目發表意見,並由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進行研究。

 

研究結果將58句句子分為六大因素分析,當中包括最受被訪者歡迎的「同行派」及「接納派」,包括如「你有需要嘅時候,隨時搵我,我會支持你」、「如果你覺得喊咗會舒服啲,就俾自己喊吓喇。」;最不受歡迎的「質問派」,包括如「早知道係咁你就應該睇住佢(逝者)!」、「點解佢(逝者)咁傻,要咁樣做?」其次是「指責派」、「鴕鳥派」及「理性派」。黃先生表示:「我們並不是鼓勵大眾要背誦所有句子,而是明白說話的動機,減少批判,多些釋出理解與關懷。」吳志崑先生在會上亦提到,普遍得如「節哀順變」這些說話,其實對逝者親友都有機會造成傷害。

 

周燕雯博士表示:「研究亦收集了對有效的行動支持之意見,明顯可見喪禮及後事的實質援助、轉介專業服務或輔導,及情緒支援對自殺喪親者往往起正面作用,鼓勵身邊人可從這些方面作出支援。」
 

此外,記者會上亦邀請「生命熱線」程序策劃經理蔡秀玲小姐陪同「釋心同行──自殺者親友支援計劃」的服務使用者──一名自殺者的母親嘉欣(化名)到場分享面對10年前女兒自殺離世的經歷。嘉欣表示:「我知道有些說話是無心之失,但足以造成很大的傷害。」當偶爾聽到有人以指責口吻如「識唔識教仔/女架?」評論坊間自殺事件時,嘉欣都不禁對號入座,或者曾有人跟她說「你冇好好睇住佢架咩?」,至今憶述仍然令人揪心。直至身邊人不斷鼓勵,以及接觸到生命熱線「釋心同行──自殺者親友支援計劃」,成為同路人義工,透過持續探訪和陪伴其他自殺者親友,彼此扶持,讓他們能夠重拾與社會之聯繫,重新投入社交生活,逐步慢慢走出陰霾。

 

活動照片:

 

「生命熱線」執行總監吳志崑先生(右一)與大家講述本港自殺概況及最新趨勢。

 

 

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副教授暨生命熱線執行委員會委員周燕雯博士提出對自殺者親友有效的行動支持。

 

 

香港大學社會工作碩士生黃嘉朗先生鼓勵大眾關懷自殺者親友時應減少批判,多些釋出理解與關懷。

 

 

「釋心同行──自殺者親友關懷計劃」服務使用者嘉欣(化名) 在「生命熱線」程序策劃經理蔡秀玲小姐陪同下分享過去哀傷經歷。

 

 

(左起)黃嘉朗先生、周燕雯博士及吳志崑先生一起展示自殺者親友最想及最不想聽到的說話。

 

 

照片及資料連結:

https://drive.google.com/drive/folders/1wrRTtd6-PFHHzq1ZYmoiIXa-apCGqImS